从产品创新到本土战略,从免费授权到生态建设;传统PC产业的两大巨头英特尔与微软,正在尝试调整自己的战略,在移动互联时代进行二次创业。昔日PC行业霸主联盟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找到正确的道路?
在PC风起云涌的时代,曾经牢不可破的Wintel联盟主导着整个产业的发展。而在移动互联时代,两位曾经的盟友似乎都显得有些风雨飘摇。英特尔连续两年发力移动芯片市场,希望能从ARM手中抢下一块地盘,但收获不大;而微软从力推Windows 8到开卖Surface再到并购诺基亚,目前也只能维持少得可怜的移动OS份额,不得不低声下气继续充当老三。不过,这两位在IT界呼风唤雨的大佬级厂商显然不会甘心如此,近频繁的战略实施、策略调整,无不显示他们在移动互联时代依然拥有一颗不老的雄心!
2014年6月,距离第一款搭载英特尔芯片的智能手机联想K800上市已有两年,英特尔却依然没有站上移动互联的浪尖。
2012年上半年与联想合作推出首部英特尔手机—联想乐Phone K800,虽然这款手机除了背后有Intel Inside这一知名Logo外,无论是软件体验还是产品设计都落后于对手,但英特尔仍一直在努力。等到2013年上半年,英特尔与联想合作推出的联想K900,在工业设计和性能表现方面已经让业界刮目相看。但是从2013年下半年以来,英特尔似乎在智能手机领域忽然隐形了。特别是在2014年这个智能手机市场集中爆发的时间段,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高端产品,但这些产品没有一款采用英特尔芯片。唯一有足够声量的只有华硕新发布的Zenfone系列,但其只是千元内的走量机型。英特尔在手机领域的“不景气”也延续到了平板领域。英特尔在平板领域不乏大牌合作伙伴,三星、华硕、联想、东芝、宏碁等都推出了英特尔芯片的产品,但除了那些更接近笔记本电脑的二合一产品外,纯粹的平板机型往往是“有声量、没销量”,采用英特尔x86处理器的平板出货量甚至不及ARM平板的零头,市场上实际销售的产品型号也屈指可数。英特尔在平板及手机平台战场始终无法大展身手,移动与通讯部门单季亏损逾9亿美元,业界估算过去3年来累计亏损恐达数十亿美元,在去年11月的投资者大会上,英特尔董事长安迪·布莱恩特也不得不承认:“我们似乎已经迷失了自己的道路。”
在移动互联时代迷失的不只是英特尔,还有他曾经的盟友微软。微软近几年在以智能手机和平板为代表的移动互联设备市场表现一直不愠不火。尽管曾经拉拢直至并购诺基亚来充当Windows Phone的载体,并且在平板市场推出了自有品牌Surface,但这些举措均未实质性地提高Windows体系在移动互联市场的地位。按照市调公司ABI的数据,去年第4季度微软Windows Phone手机在全球市场占据4%的市场份额,虽已经基本确立了第3大平台的地位,但与Android的77%和iOS的18%相比差距巨大。而在平板领域,微软的前景同样严峻。Windows 8既没有止住PC市场的衰退势头,也没有为微软打开平板市场的阵地。虽然去年第四季度,Surface平板环比增长一倍,但由于发力太晚,市场份额依然不高。在平板领域,苹果iPad依旧占据着主导性优势,而谷歌Android也继续通过价格攻势攫取苹果不覆盖的低端市场,目前Windows阵营除了Surface之外缺少杀手级产品。移动设备端的缓行,不仅让微软失去了“设备端”的话语权,未来也将影响到微软的“服务”战略,如果再不改变将使得“智能化移动时代”的机会被瓜分殆尽。
昙花一现的联想K800,只是英特尔移动发展战略的一个探路者。
Windows平板市场除了微软Surface,缺乏更多的重磅产品。
可以说,面对移动设备时代的来临,无论是英特尔还是微软均已无退路。走出迷途的佳方法,不是成为别人,而是更好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虽然在智能移动终端市场,英特尔充当着挑战者的角色,但从纯技术的角度讲,英特尔在处理器设计、制程技术上依然无敌。在英特尔决定将战略重点转移至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领域后,这种技术优势将会更加凸显,比如Bay Trail平台事实上已经具有革命性的颠覆力量。
Bay Trail处理器基于针对移动芯片进一步优化的Silvermont微架构,采用目前先进的22nm三栅极晶体管技术,支持乱序执行,多可整合四个核心,性能比前代产品有2倍的提升,可以满足Windows 8.1和Android系统的需求。同时,它还采用了创新的电源管理技术,在功耗控制方面已经不逊色于ARM。反观对手阵营,则开始走在一条不断通过增加核心数量或规模的方式提升性能的道路,却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越发严重的功耗问题。英特尔对于x86架构拥有足够的自信,用英特尔自己的话说就是“x86架构就好像喷气式引擎,而ARM构架也就只能算螺旋桨,架构先天的优势是决定性的,即使8个螺旋桨也无法在速度上赶超4个喷气式引擎”。
另一方面,英特尔还在不断扩大其制程工艺优势,在去年导入22nm工艺后,今年下半年英特尔的移动芯片还将进一步更新至14nm制程工艺,从而保证英特尔可以持续提升芯片性能而不用过于担心功耗的大幅度增加。英特尔今年下半年将要推出的首款14nm凌动芯片Cherry Trail,将进一步拉开与还徘徊在28nm的竞争对手之间的距离。Cherry Trail处理器的主频将提升至2.7GHz,还新加入了LPDDR3以及DDR3L-RS内存类型,带宽也从17GB/s提升至25.6GB/s。凭借技术优势以及持续的市场运作,英特尔仍有后发制人的机会。
其实,目前英特尔移动芯片方案大的问题已经不是功耗和性能,而是方案成本高、制造门槛高。在ARM阵营已经将通信和连接功能整合进芯片的情况下,英特尔还需要其他芯片的支持才能实现同样的功能。目前Bay Trail-T芯片方案的外围元器件数量约要1000颗左右,而ARM四核方案外围仅需300多颗。同时,Bay Trail-T对PCB板的要求也远高于ARM方案,对平板厂商的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特尔首席财务官斯塔西·史密斯曾称,在元器件成本方面,英特尔解决方案与对手的差距在20美元左右,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面对这种情况,英特尔开始在芯片产品层面作出调整,从高中低端全面出击。从目前的资料看,英特尔将抛弃双核心的Z3600系列,并丰富四核Z3700系列,用后者覆盖高中低端市场。其中,面向中高端的有Z3795、Z3775D、Z3775、Z3745D、Z3745等几个型号,而Z3735将衍生出Z3735D、Z3735E、Z3735F、Z3735G四个新型号—Z3735D、Z3735E针对低端平板,Z3735F、Z3735G则主打入门级平板。Z3735F、Z3735G在规格方面进行了极大的简化,如I/O数量从620+个减少到了367个,图像处理器、音频端口从3个减至2个,视频解码和编码从4条1080p、3条/1条4K降至2条1080p。规格降低尽管会影响其性能和扩展性,但好处是让Z3735F、Z3735G可以采用更简单的第三类封装(592个触点,其它型号都是采用更复杂的第四类封装,拥有1380个触点),大大降低了英特尔芯平板的制造门槛及成本。比如,其外围元件数量减少至约480个,PCB板从目前的8层三阶减少到6层通孔,这样可以将7英寸平板的价格控制在99~129美元,7~8英寸平板则可控制在149~199美元之间。
除了通过丰富型号、快速换代来保持芯片方面的优势外,英特尔的另一步棋就是与更多的国内新兴平板厂商深入合作,比如蓝魔、台电、昂达等。之所以选择国内平板厂商,一方面是英特尔看重他们所拥有的巨大市场空间,毕竟抢夺平板市场的占有率,对于目前的英特尔来说显得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这些厂商相较于国际大厂更具有行动力,能够针对市场的变化快速做出调整,反应更加迅速,更具灵活性,能让英特尔用一种快准狠的全新姿态来应对平板市场的激烈竞争。英特尔为了吸引更多平板厂商加入阵营,还提供了所有必要的支持,包括提供市场推广支持、整合软硬件供应链,提供完整多元且通过验证的零配件,允许采用差异化设计,并提供客制化开发及生产工具,缩短平板从开案到出货的时间流程,降低供应链风险。而且为了帮助终端厂商快速推出产品,英特尔还推出核心参考设计项目,这一项目类似于MTK和高通的参考设计项目,将核心的软硬件设计方案打包,厂商可以基于成熟的解决方案在3个月内推出产品。
英特尔这一系列政策足表明其拓展移动互联市场占有率的决心。目前对于英特尔而言,移动互联大战关键不在获利,而在于市场影响力。如果英特尔2014年内仍未能取得Android市场主流战区门票,随着整体市场战局确立,竞争空间缩减,英特尔2015年在移动设备领域很可能面临边缘化的处境。
与英特尔大力投入推动x86芯片拓展市场类似,微软今年也在Windows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除了发布Windows Phone 8.1、Windows 8.1 Update 1外,微软近期还大手笔地宣布Windows操作系统对屏幕尺寸小于9英寸的智能手机和平板免费,而且还包括了1年的Office 365软件服务。这对于微软来说,实在是一个重大而艰难的转变。
9英寸以下设备免去Windows授权费,微软终于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微软的免费策略将提高小尺寸Windows平板在价格和市场方面的竞争力。
固守多年的收费模式是微软赖以成功的根本,但以直接有效的方式、改变微软在移动领域的弱势地位,是微软决心免除系统授权费的主要理由。现在微软的真正机会在于,不是在平板、手机上收多少授权费,而是它能否在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双雄争霸的移动领域里变得更有影响力,不再是边缘化的市场第三。对于微软来说,9英寸以下小尺寸Windows平板和Windows Phone授权费在目前微软的营收中只占据非常微小的一部分,而免除这部分系统授权费却能有效推动Windows生态系统的发展,战略层面意义重大。微软此前面向手机和平板电脑厂商按照每部设备5~15美元的标准收取Windows许可费用。而9英寸以下设备免去Windows授权费,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OEM/ODM试图采用Windows系统,这与当年低价PC预装DOC的窘境截然不同。不要小看这十几美元,对于Android阵营绝大部分经营惨淡的厂商,这足可让它们考虑投奔微软的阵营,并会促进Windows生态的快速发展。Windows应用商店已经和Windows Phone应用商店合并,但二者满打满算40多万应用的数字看上去还略显单薄,免费的刺激除了带来更多的厂商之外,还将让更多的开发者关注到Windows系统。
除了对小尺寸设备Winodws免费,跨平台也正成为微软今年反复强调的关键词,如推出WinJS就是今年微软在移动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统一的跨平台技术架构,一次开发、多处运行,一直是架构师们的梦想,也是减少研发成本、屏蔽技术差异的有效手段。从Java、C++、HTML5到微软的.Net,跨平台是他们的一贯诉求,这也是Javascript影响力渐大的原因。依托移动浏览器,它基本实现了“Write once,run anywhere”的梦想,成功跨越了大多数主流移动平台的开发工具,而WinJS正是为JavaScript推出的Windows函数库。WinJS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Windows版JavaScript,利用它开发者可以使用JavaScript、HTML和CSS等为Windows平台开发Web应用。只不过WinJS只支持Windows系统和IE浏览器,现在微软已经放开限制,未来开发者们可以通过WinJS开发Windows应用、Android应用、iOS应用甚至网页版应用,这将缓解Windows应用数量较少的问题。
PC市场见顶滑落、移动互联强势崛起的趋势成形,让大量习惯于PC市场运行模式的厂商不得不转换思路、迎接新的挑战。即便是英特尔、微软这样曾经的市场霸主,也不得不放下身段,重新学习在移动互联市场的生存规律。英特尔不再拘泥于芯片的换代升级,而更深入地整合软硬件供应链,向中低端设备领域拓展。微软首次耐心听取市场的意见,以小尺寸设备的免费授权策略应对Android开源免费体系的压力,开始用收益换市场、换生态、换未来。虽然未来到底怎样发展目前尚未可知,但我们至少看到了英特尔、微软的雄心壮志。底蕴、实力和决心,都是成功的必要元素,差的只是时间和机会!